股票k线平台 人形机器人加速“成人”
行业主要上市公司:恒生电子(600570.SH)、信雅达(600571.SH)、御银股份(002177.SZ)、广电运通(002152.SZ)、中科金财(002657.SZ)、银之杰(300085.SZ)、恒银科技(603106.SH)、雄帝科技(300546.SZ)、科蓝软件(300663.SZ)、汇金科技(300561.SZ)、宇信科技(300674.SZ)、机器人(300024.SZ)、奥拓电子(002587.SZ)、青云科技(688316.SH)等股票k线平台。
金秋时节,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如期在上海举行。熙熙攘攘的会场中,最引人瞩目的依然是人形机器人的表演。
“作为未来产业之一,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,更是整个智能化社会的一个重要产品和产业组成。”对于人形机器人风靡全球这一态势,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(简称“国地中心”)总经理许彬一语点破了其中关键。
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获得政策大力支持。2023年10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提出加快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。今年1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《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将人形机器人产业排在第一位。多个地方也发布了一系列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。
“最伟大的产品到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,现在开始一点也不晚,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什么都不算。”早在2016年初AI流行时,硅谷思想教父、《连线》杂志创始主编凯文·凯利如此评述。
有业内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凯文·凯利对AI的评述依然适用于现在,那些最伟大的产品还在酝酿中。政策东风助力,技术发展推动,在行业领袖和大模型的带动下,人形机器人在“成人”的路上快速前行,一场改变世界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正在发生。
全球都在关注“人形”
1956年夏天,明斯基、罗切斯特等一群年轻人举行了一次聚会,Artificial Intelligence(人工智能,缩写为AI)这个词就诞生了。从那时起,智能化和“人形”就成为机器人发展的梦想与方向。
经过60多年的发展,机器人品类已经琳琅满目,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中。最近这些年,人形机器人就在全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,产业化落地也呈现出一日千里的态势。
2024年,人形机器人迎来产业化元年,特斯拉擎天柱、天工、优必选Walker S……“打工拧螺丝”的人形机器人鱼贯而入。人们为什么热捧人形机器人?
“以往,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呈现的形态是一个自动化装备,只能完成一项固定工作;但如果是具备场景通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形机器人,就可以跟人一样灵活完成多项工作,从而无缝嵌入生产线,实现真正的柔性化生产。”许彬对记者分析称,作为未来产业之一,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,更是整个智能化社会的一个重要产品和产业组成。一旦人形机器人真正成熟,对于个性化工业生产意义巨大。
而在其他业内人士看来,之所以“人形”机器人大热,除了诱人的需求端前景外,还与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——这就是大模型。“大模型的发展,赋予人形机器人以大脑,使得其具有了像人一样不断学习、理解,甚至创造的能力,从而具有类人的属性,可以完成机器无法完成的各项工作。”
“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有三个阶段:第一个阶段是模仿人;第二个阶段是对标人;第三个阶段是超越人。”许彬认为,当前人形机器人已经初步具有了五官(感知)、大脑(认知)、灵巧的四肢(具有实现决策的行为能力),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。
机器人越来越像人
人形机器人快速进化,已经到了进厂打工的水平。今年以来,特斯拉擎天柱、天工、优必选Walker S都展示了进厂打工的新动态。
近日,人形机器人Figure AI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,该机器人手部装置设计具有16个自由度(DoF)和可与人类媲美的力量,可承载高达25公斤(55.1 磅)的重量,并灵活执行各种类似人类的任务,还能与人类进行实时的语音对话(Speech-to-speech)。
“经常进厂打工还是挺有必要的。”许彬表示:首先,汽车厂有生产线这个真实应用场景,人形机器人能够在这个场景落地并加速双方发展;其次,整车厂愿意进入机器人赛道,是因为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和机器人是相通的,特斯拉就是基于新能源汽车基础做人形机器人;最后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自动驾驶(FSD),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和人形机器人也是相通的,新能源汽车厂商期望通过人形机器人牵引技术路线发展。
在许彬看来,人形机器人要加快发展,首先应该进入B端大工业场景,之后才是考虑家庭等服务性场景。在炼钢、爆炸作业等一些危险、重复、枯燥的大工业场景,需求相对简单、固化,对成本又相对不敏感,既容易推动,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,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郭继舜表示,在某些工序,需要很强的柔性。柔性更强的(人形、类人形)机器人与需求就很匹配。目前的工厂,仍然是人和装备之间的融合;未来的工厂,是类人形机器人与装备之间的融合。
“基于工业流程的智能化需求,均胜集团非常关注人形机器人,希望找到更多应用场景,整个产业链形成一些标准化模块。”均胜电子研究院技术总监沈天曜介绍,今年1月,均胜集团在公司2024年度盛典首次推出名为贾维斯JARVIS(Joyson A Robot Vibrant Intelligent System 均胜机器人动态智能系统)的人形机器人,并展示了贾维斯在均普智能工厂中工作的场景。
电驱动路线日益成熟
众多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背后,隐藏着国际大公司的“魅影”。比如,Figure AI是由OpenAI、微软、英伟达、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出资支持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。
许彬介绍,当前人形机器人具有三条技术路线:液压驱动路线具有强大的爆发力,但可靠性差、成本高昂;电驱动路线可以借助新能源产业基础,成本低且维护更容易;生物机电路线具有着类人的皮肤,属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。
“电驱动路线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方向。”许彬认为,电动化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在一起,赋予了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同时,也可以借助原有的扎实产业基础,更快实现量产。
记者注意到,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。比如,中控技术近日公告,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.86亿元增资浙江人形机器人,增资完成后将持有标的公司38.8531%股权。均普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近日推出全固态激光雷达、六维力传感器等一系列人形机器人用关键传感器套件。
许彬认为,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还存在三大瓶颈:一是智能化技术瓶颈,即便是人类最基本的行走、拿取等动作,对人形机器人来说也是相当困难;二是产业链瓶颈,从需求到最后的应用落地还没有形成产业链闭环;三是成本问题,当前高昂的成本,也限制了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和产业爆发。
“比如股票k线平台,当前国内人形机器人成本动辄高达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,如果降本到特斯拉擎天柱的2万美元左右,这个价格相对于买一辆小汽车,那需求端可能就会爆发。”许彬举例介绍,这其中,就需要国地中心这样的共性技术平台,来帮助产业打通技术难点和堵点,从而快速、大范围降低企业(特别是初创公司)产品产业化的成本。